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马继兴.张家山汉简《脉书》中的五种古医籍[J].中医杂志,1990(5):46- 49.
[2] 刘庆宇.简帛病症名研究[D].上海:上海中医药大学,2008:21,24.
[3] 连劭明.江陵张家山《脉书》初探[J].文物,1989(7):75- 79.
[4] 高大伦.江陵张家山《脉书》病名考释[J].四川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1992(4):91- 101.
[5] 江陵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.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﹝二四七号墓﹞(释文修订本)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6:115.
[6] 高大伦.张家山汉简《脉书》校释[M].成都:成都出版社,1992:19.
[7] 吕不韦著,高诱注.吕氏春秋[M].上海:上海书店,1986:26.
[8] 罗宝珍.简帛病症文字研究[D].福州:福建师范大学,2011:109.
[9] 史常永.本味集:史常永医学杂文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:518.
[10] 杜勇.张家山汉简《脉书》古病名释义[J].湖北中医杂志,1997,19(5):11- 12.
[11] 袁珂.山海经校注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4:37.
[12] 段玉裁.说文解字注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8:561.
[13] 十三经注疏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0:47.
[14] 张雪丹,张如青.张家山《脉书》《引书》中“瘅”字考释[C].合肥: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,2009:35- 39.
[15] 张双棣.《古代汉语知识教程》学习指导书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:320- 322.